热门搜词: 宇通 徐工 福龙马 上海金盾 一汽 劲旅环境 郑州红宇
当前位置:专用车网 > 技术新闻

贝叶思咨询:自主品牌减震器未来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10-05-14 11:17:33来源:盖世汽车网作者:佚名

  2009年全球汽车行业整体萎靡,而中国市场一枝独秀,汽车产销突破1364万辆,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就在业内人士为2009年的汽车整车产销业绩欢欣鼓舞,为2010年市场前景摩拳擦掌时,却忽略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同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而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壁垒更高、市场规模更大。就在外资零部件厂商大肆扩张中国汽车市场时,国内厂商仍然在中低端市场进行你死我活的拼杀。贝叶思咨询将以汽车减震器为例,分析解读中国零部件企业的现状和出路。

  行业现状:外资厂商唱主角自主品牌边缘化

  中国汽车减振器市场上,自主品牌厂商同外资厂商存在着巨大差距。根据贝叶思调查结果,2009年中国整车OEM配套市场,9家外资减震器厂商占领82%市场份额,而中国自主品牌厂商所占市场规模被压缩至很小的空间。中国自主品牌厂商虽然数量众多,大约100家,仅前20家汽车减振器生产企业的年总产量就达到3000万支,但是主要面向汽后市场,低价竞争,利润微薄。

  除了整车厂商OEM配套市场,中国自主品牌厂商同外资厂商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研发实力和技术能力方面,欧洲、美洲、日本、韩国的减振器工业起步早,发展较为迅速,技术研发和生产实力也较强。在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如消除振动源冲击、同其他相关部件配套、产品密封等,都领先于中国自主品牌厂商。中国自主品牌厂商大部分厂商则处于产品和技术复制阶段,自主开发能力较弱,缺少独立地位,基本上依附或从属于汽车制造业。

  发展出路:以中低端产品为突破口拓展海外市场

  目前,国内的汽车减振器生产水平仍不高,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而且国内市场已经呈现出产能过剩之势,但是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却较为稳定。那么对国内企业而言,如何进入出口国际市场,并使出口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呢?

阅读量:

如果您想了解新闻中的有关产品,请留下联系方式:

减震器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