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词: 宇通 徐工 福龙马 上海金盾 一汽 劲旅环境 郑州红宇
当前位置:专用车网 > 整车新闻

蒋建平:谈“校车”请别脱离实际

发布时间:2012-01-30 09:11:34来源:汽车投诉网 作者:蒋建平

  2012年1月5日起,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工信部主持共十部委参与的新校车标准征求意见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为期两天,国内近10家主流客车生产企业到会并提出了建议。

  某代表提出建议,采用长度达13.7米的双层大巴作为校车;交通部代表提出:新校车的标准长度应该控制在5米到10米,目的是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坐上校车。

  现让我们谈谈中小城市中小学生上学的状况。

  某市几所中学生的状况相对好些。家离学校较远的一些学生就住宿学校,有条件的人每天由家长开私家车到校接送,偶尔也有用专用客车接送学生,如部队及较大的企业单位,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乘公交汽车,一部分人家长骑摩托车到校接送孩子上学或放学(这里令人不安的是,这些乘坐骑摩托车的孩子们,绝大部分没戴安全帽),住在学校附近的学生大多是步行,相当一大部分人骑自车。一些中学放学时,一大群走路和学生骑着自行车从学校出来时,势如排山倒海,非常壮观。

  但小学的状况就有些不同,较大龄的学生乘公交汽车,其它是家长用私车接送,年龄较大的孩子乘公交汽车,但大部分人是家长骑摩托车接送孩子,年龄小的学生多是家长牵手护送,但令人揪心好多家长因无法接送孩子,就请人力三轮车接送孩子,每当放学时,就出现好近10辆人力三轮车排在学校出口处等待接送这些小龄孩子,本来只能乘两人的人力三轮车,挤满六至七人的小龄孩子,当看到这些三轮车,穿插在拥挤不堪的各辆汽车、摩托车缝隙之间,实在替他们捏把冷汗,令人不安!

  以上是在全国100强中的某县级市市中心的小学还存在这样特色的校车现象,另一方面,面对绝大部分乘坐摩托车被接送的绝大部分孩子们都没戴安全帽,这些令人堪忧的安全现状不解决,而强调美国标准校车,还有什么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背离我国的国情,一味盲目地追求美国标准,拿美国标准千篇一律推行校车标准,别说在农村,就连在我国的广大中小城市也不现实,是脱离实际,这实际是在画饼充饥!

  在这些学校的路口,每当上学和放学车流高峰时间,都有交警在指挥交通,但路上的人和车的流通还是特别缓慢,甚至是寸步难行,请问:类似6米、8米、13.7米的校车在目前这样的中小城市能穿街过巷、能适用吗?

  中国广大农村道路建设相对落后,请问:这种庞然大物的大客车在中国农村道路怎么行驶?有的一大片村庄,才有几名学生,而且学生都分散在各个乡村角落,人们走的还是羊肠小道,能有通拖拉机道算是很幸运,广大农民及其孩子们,往往只能坐上拖拉机、三轮机动车、马车、当然有的道路较好的村庄,才见微型车和金杯小客车。但必竟学生都分散在各个乡村角落,因此载客数45人的客车开进这些偏远山区,岂不是大材小用和巨大浪费吗?而且6米、8米、13.7米的车辆能开进去吗?13.7米的车辆怎么掉头?篮球场是长28米,宽15米,面积就420平方米,本来已经贫穷的农村学校难道还得建类似篮球场这么大的停车场或汽车调头场所?

  在会上,有人反复强调了美国标准,“新校车标准"提出保险杠的厚度要达到5毫米等安全内容,是因为清华、北大等研究结果认为这样更安全。”

  对此观点,我们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现代汽车的设计和制造,强调人性化和科学化。现代汽车的保险杠外皮应该是柔软性(有的连翼子板也用柔性材料),保险杠外皮里面还装上塑料泡沫制品,但只有保险杠内侧横梁才是金属材料。这样做,目的是车辆发生撞击第三者时,柔软的保险杠外皮,可减少对第三者的伤害;保险杠内侧横梁虽然是金属材料,但汽车制造厂在其横梁后部加装了专用的安全支架(又称缓冲装置),它或用螺栓固定在纵梁内,当车辆发生正面严重碰撞时,缓冲装置受撞击挤压、变形和缩小来吸收碰撞的能量。车辆在巨大的碰撞时,如果车辆没有吸能装置,因碰撞产生强烈冲击的惯性作用,首先受害的是乘客,特别是乘客的头部和颈椎往往受到严重伤害(这是人身最要害的部位之一)。如果有缓冲装置作用来吸收碰撞的能量,不仅可使乘客的头部特别是颈椎减少伤害,而且减少因碰撞造成车辆严重变形的程度。因此盲目地认为:“保险杠的厚度越厚越安全”是无科学道理,这种设计理念是落后和错误的理念,是缺人性化的安全保障。保险杠的设计不是越厚越安全,而应该是外柔内硬,而且必须装有碰撞的吸能装置才有相对安全。

  校车的标准,不能盲目照美国标准执行。目前如果马上使用美国标准,由谁监管?平时的车辆保养维护和维修怎么办?每天的车辆要接送学生的日趟检查由谁承担?在城里还好点,但在农村怎么办?有的农村学生最起码的营养餐都没有,有的温饱问题还没解决,学校和家长们还能付得起驾驶员、车辆维修费或乘车费?

  校车的标准,应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有一位参会的代表说得很好,标准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民生的标准,他们普遍希望校车标准设身处地更多站在农村、了解农村的角度。

  我们赞赏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的观点:“中国校车制度不能照搬别国的做法,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以免出现短期内学生无校车可坐的情况”。贾新光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类型的校车标准,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校车。”“在设置校车标准时,一定要考虑城市和农村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差异”。这意见是提得很好、很客观。

  促进小学、幼儿园均衡发展,政府除了解决让学生就近入学的同时,而且应尽快发展和完善“公交校车”系统,这种做法国家不仅能立即动用现有的财力等尽快解决校车问题,而且广大劳动民众也付得起这种安全的“公交校车”乘坐费用。至于边沿落后的山区农村,还存在着为了上学,每天要花3-4小时,艰辛万苦、长途跋涉行走在山猪、蛇等野兽出没的山高路险的路上的小学生们,这些可怜的孩子及其家长们,他们渴望的不是美国标准的校车,而是希望政府能实实在在,能雪中送碳,尽快地解决他们上学难的问题……

阅读量:

如果您想了解新闻中的有关产品,请留下联系方式:

校车 校车标准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