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词: 宇通 徐工 福龙马 上海金盾 一汽 劲旅环境 郑州红宇
当前位置:专用车网 > 整车新闻

利好隐忧并存 专用车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发布时间:2010-06-22 09:27:51来源:中国汽车报作者:杨琳

  “下半年能稳住就很不错了,全年产销量前高后低成定局。”在前不久举行的2010专用汽车产业国际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秘书长王焕民给准备进军专用车领域的众多投资者泼了盆冷水。他提醒说,尽管我国专用车市场的长期趋势肯定是增长的,但短期内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相比产销情况,王焕民更关心专用车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他告诉记者,现阶段,我国专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成功与否关乎专用车行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

  现状

  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生产专用汽车的《公告》内企业为826家,如果算上生产专用汽车的底盘企业,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将近1000家。

  按照“合格证”上传的数据,2009年,我国专用汽车产量达到160多万辆,占当年载货车总产量的55.68%,载货车专用化率已接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从产品结构看,目前我国专用汽车的品种已超过5000个。产品类别日趋合理化,重型和轻型专用汽车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中型专用汽车所占的比例渐渐缩小。到目前为止,我国专用汽车品种数量、企业数量、年产量和地域布局等,都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从产品的技术水平看,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在过去10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专用汽车的功能和产品质量、可靠性基本能满足国内需要。不过,产品的外观、质量和精细程度与国外的专用汽车相比,差距还比较大。王焕民认为,虽然我国在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专用汽车,但是我国的国情,决定了高、中、低档专用车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存于国内市场。

  博弈

  “十一五”是我国专用车产业大发展的时期,很多资金和技术纷纷流向专用车行业。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各地方政府纷纷上马专用汽车产业基地、园区项目,一时间,专用车产业基地、园区遍地开花。在王焕民看来,这正是专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地方政府对专用汽车的投资热情与国家宏观政策在博弈。

  王焕民告诉记者,地方政府兴建专用汽车产业基地和园区,肯定要新建、扶持一批专用汽车生产企业,而这恰恰与中央政府管理专用汽车行业的政策不符。

  200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运输类专用汽车结构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详细规定了专用车鼓励和限制发展的种类、范围,提高了行业准入的门槛。该《通知》在2008年年底到期后,工信部又在2009年发布了《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关闭了新批准专用汽车生产企业的大门。

阅读量:

如果您想了解新闻中的有关产品,请留下联系方式:

发展趋势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