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词: 宇通 徐工 福龙马 上海金盾 一汽 劲旅环境 郑州红宇
当前位置:专用车网 > 技术新闻

跨国采购谨防“阴招”

发布时间:2010-04-19 14:21:50来源:中国汽车报作者:冯英杰

  外资零部件企业在我国取得的成功,固然源于其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以及出众的技术储备能力,但与他们实施技术封锁,打压我国自主零部件企业同样分不开。如今,外资核心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实现了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双丰收,在核心零部件领域高达80%的占有率,让我国自主零部件企业几乎没有翻身的机会。

  实际上,无论是此前提到的价格打压,还是并购或合资,都只是外资核心零部件企业与我国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正面较量。在另一个战场,外资对于我国零部件企业的打压也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这个战场就是在采购领域,借助在机械设备制造技术上的优势,外资零部件企业在我国零部件企业自主研发之初就设置障碍,阻碍我国零部件企业从海外采购技术水平高的制造设备,或卖给我国零部件企业已被淘汰的二手设备,以次充好,延缓我国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成长速度。也就是说,即使我国零部件企业有资金、有能力进行跨国设备采购,也很难买到最先进的制造设备为我所用。此外,同样是在采购领域,外资零部件企业向整车厂出售核心零部件时,一些电子控制系统的核心零部件明明能分开采购,却必须捆绑销售,以打压为电子控制系统生产核心部件的我国自主企业。自主零部件企业就是在如此不公平竞争环境中坚持自主研发的。

  山东龙泵燃油喷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泵”)是柴油机油泵油嘴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在高压共轨系统研发上颇有建树。尽管在技术和研发能力上弱于外资企业,但凭借一系列对内对外合作研发,一度成为国内最大的燃油泵生产企业。包括龙泵在内,我国自主企业均没有掌握在高压共轨系统上的核心技术,这使我们的自主研发困难重重。面对外资在高压共轨系统上的巨大优势,有些企业为了谋求发展,选择了与外资零部件企业合资或被控股,威孚就是一个例子。龙泵没有这样做,而是继续加大投入研发高压共轨产品,但这并不能让其摆脱外资企业的打压。几年前,为了在高压共轨产品研发上实现突破,龙泵准备在海外购买一批核心设备。经过多方面评估和筛选,选中了一家德国著名设备制造商的产品。让龙泵感到意外的是,这家企业不愿将设备卖给龙泵,无论出价多高,他们也不为所动。有钱买不到想要的设备,这是龙泵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经过对该企业背景和股东构成的一番了解,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某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参股了这家设备制造商,这家跨国公司的产品同样包括高压共轨系统,是龙泵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无论如何不将核心设备卖给龙泵,正是其在研发和制造环节对我国自主企业进行打压的一种方式。

  除了在核心技术设备上的打压,外资零部件企业对于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领域也控制得十分严格。生产汽车内饰织物的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旷达”),在跨国采购设备时也曾有过类似龙泵的经历。在技术改造过程中,旷达欲在欧洲采购一批世界先进的织造、染整设备,但一家设备制造商却拿出了一批技术落后的二手设备卖给旷达,旷达最终只能放弃在这家企业购买设备。

  我国自主零部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核心研发和制造设备的需求量很大,这种需求仅靠国产设备根本无法满足,必须通过跨国采购来完成设备的升级。外资零部件企业正是看准了机会,利用其对设备供应商的影响力和资本上的合作关系,阻止我国零部件企业购买设备。为了达到目的,外资零部件企业甚至和设备供应商结成联盟。

  外资零部件企业在采购方面的招数不止这些。据记者了解,为了挤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外资企业大都采用捆绑销售的办法。汽车电动燃油泵是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核心部件,目前电动燃油泵市场被几家外资零部件企业牢牢把持。面对前来采购电喷系统的主机厂,外资企业以产品可靠性和匹配性为由,对电喷系统和电动燃油泵实行捆绑销售,不允许主机厂在采用他们电喷系统的同时向其他企业单独采购电动燃油泵。由于外资零部件企业在电喷系统上的技术优势,主机厂大多为了购买他们的电喷系统,放弃单独采购电动燃油泵,这使国内电动燃油泵生产企业很难进入主机厂的配套体系。即使在近几年,一些低端车型为了降低成本转而向国内企业采购电动燃油泵,国内企业也只能进入较为低端的配套市场,难以成为主流。据了解,我国一些电动燃油泵企业的大部分产品只能通过出口进行销售,在国内配套市场的用量微乎其微。通过打压,外资电动燃油泵在我国配套市场的份额已超过85%。

  在采购环节对我国自主零部件企业进行打压,构成了外资零部件企业更加隐蔽的技术封锁方式。他们试图用这种方式,阻碍我国零部件企业的自主研发步伐,使我国零部件企业在自主研发之初就面临先进设备匮乏的窘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阅读量:

如果您想了解新闻中的有关产品,请留下联系方式:

跨国采购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