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词: 宇通 徐工 福龙马 上海金盾 一汽 劲旅环境 郑州红宇
当前位置:专用车网 > 技术新闻

赢创:与中国市场共增长

发布时间:2010-04-08 09:47:54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胥会云

  “对化工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春寒料峭’的季节。”这是2009年初,赢创工业集团大中华区总裁俞大海对全体员工说的一句话。

  彼时,以金融危机为开端的经济衰退开始以后,全球化工市场需求的疲软,特别是一些诸如塑料、汽车、涂料与色浆以及建筑行业等受打击比较明显的行业,迅速地将经济衰退的影响传染给了化工行业。减产、出售、兼并、裁员、项目延期,这些久违的字眼出现在诸多化工行业发布的新闻当中。

  作为全球特种化工行业巨头,赢创75%的业务集中在化工领域,2009年初,俞大海坦言,“经济危机究竟会给化工业务带来多么巨大的影响,目前我们仍没有答案。”

  一年以后,俞大海已经多了几分笃定。赢创集团刚于3月底公布了2009年财报,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集团销售额下降18%,但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同比仅微降6%。对于大中华地区而言,2009年整年的销售额不降反升,还实现了个位数的增长,成为经济危机影响下赢创集团全球业务的亮点。

  寻找中国的增长之路

  “实际上,赢创的增长跟中国市场的增长是紧密相连的。”俞大海说。比如说,在汽车领域,2009年欧美汽车行业销售大大下滑,但中国汽车的销售量超过了1300万辆,较2008年增长了45%。与此相应,由于很多汽车制造商都是赢创的客户,赢创与汽车行业相靠近的一些产品销量随之上涨。

  2008年底,赢创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为8.2亿欧元,占其全球业务的7%左右。作为一家总部位于德国的公司,7%的比例并不算高,但俞大海相信,这一数字将会进一步提升。“就赢创集团的增长而言,中国市场在2010年将继续扮演关键角色。”俞大海说。

  为了加强中国市场的分量,赢创大中华区管理层于2008年底启动了名为“增长之路”的项目,旨在中期将中国的销售总额提高至20亿欧元。俞大海透露,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赢创曾经考虑过延迟这个项目,但出于长远战略的考虑,赢创最终选择了坚持。事实证明,在提倡绿色和低碳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给赢创创造了一个大展身手的舞台。

  今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一号提案”最终确定为九三学社提交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每年“一号提案”,总是被视为当年的热点风向标。今年的这份提案,无疑将低碳概念放在了首要的位置。

  俞大海相信,赢创的许多技术和产品可以为中国政府的节能减排目标作出贡献。在赢创,除了一些可直接有助于低碳节能的产品,如锂电池等,还有许多产品可间接有助降低能耗,如有机硅树脂可添加在建筑涂料中,起到防潮、降低墙体导热系数的功效,从而有利于建筑的节能保温。氧化铟锡(ITO)可用于建筑的玻璃幕墙或汽车玻璃表层,降低红外线的传导,减低室内或车内因红外线导致的温度升高,从而有利于节能减排。“中国政府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加大了投入,赢创也希望能够参与其中。毕竟,我们已经在这一业务领域逐步开展了一系列的项目和活动。”俞大海说。

  中国“智”造

  由于赢创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的公司,“但是你知道,把德国产品搬到中国来,有个问题就是对中国水土不服。”

阅读量:

如果您想了解新闻中的有关产品,请留下联系方式:

赢创工业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