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词: 宇通 徐工 福龙马 上海金盾 一汽 黄海郑州红宇
当前位置:专用车网 > 技术新闻

2017第二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启幕

2017-11-17 11:48:47来源:互联网作者:紫雨

  2017年11月16日,“2017第二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暨第三届中国电池行业智能制造研讨会”在北京启幕。本届峰会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主办,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参会人数超600人。
 

  会上,动力电池应用分会高级顾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分享了当前形势下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投资等看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处长吴卫发表演讲,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刻阐述。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在演讲中,深刻阐述了补贴退坡后电动车市场的新格局、发展增程式电动汽车的重要意义和第三代增程式电动汽车技术。
 

  以下为方建华讲话内容:
 

  首先要和大家分享两个消息,一个是昨天下午财政部、工信部就2018年的政策调整做了第一轮的讨论。可以看出2018年政策必然要进行调整,涉及到技术提档和补贴退坡。二级市场已经有非常明显的反应,新能源板块的跌幅平均跌幅超过15%接近20%。
 

  另一个是上个周末宁德时代发布募股协议作为一个出身才不到6年、5年多的时间的一个企业,目前市场给予的估值已经超过了1300亿,我们应该为之骄傲,这是我们行业一个标杆。市场给予了宁德时代1300亿的估值,这是市场给予的认可。我们认真研究他们的招股说明书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如说他们的毛利率、他们的客户。目前动力电池的价格基本每年下降15%—20%,但是宁德时代的毛利率基本保持在30%的水平。反观国内企业多少能够做到呢?这是否印证了动力电池行业大洗牌时代的一个来临?今天我们从我国动力电池发展的现状,新形势下动力电池企业如何发展,动力电池企业如何赢得投资三个方面对产业即将发生的变革进行分析。
 

  发展现状
 

  首先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甚至可以说大洗牌的时代已经来临。目前进入动力电池企业可能分为四个方面,第一部分,传统的做动力电池的企业,比如像力神、国轩、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等;第二部分,从铅酸电池产业向锂电企业进行调整的,比如骆驼、双登、超威等等;第三部分,产业升级,从消费电子进入到动力电池行业。第四部分,新加入者,近些年异军突起的,像孚能、桑顿等等一些。四方面军构成,最后谁能够胜出我觉得现在进入了一个博弈的时代。
 

  其次整个行业竞争的格局基本上形成。有统计说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前10名,所占市场份额超过75%,我估计应该准确一点可能前5名就应该超过75%,整个行业的聚集度越来越高。
 

  目前“上挤下压”的状况下,动力电池价格大幅度下降。我估计今年动力电池的平均价格1.5~1.6元之间。上游锂电材料价格一路上涨,一方面是由于受资源稀缺所影响的,还有一方面是受产能释放需要周期的影响,这里面我觉得分为两种,一种是稀缺性的资源,稀缺性的资源短期内,比如像锂、钴,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加上刚性需求线性增长的矛盾短期内不能解决,材料的价格就会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产能释放的周期决定的,以六氟磷酸锂为例,2015年底到2016年随着碳酸锂价格的上涨,六氟磷酸锂的价格也从8万涨到了40万,今年尽管碳酸锂的价格仍然保持在17万左右这么一个高水平,但是六氟磷酸锂就是在15万还在往下,因为六氟磷酸锂的产能已经释放出来了。由此我联想到,如果做钴加工的企业,没有上游资源的,你只是做氢氧化钴、三氧化钴,随着钴盐加工产能释放以后,它的毛利率将下降,价格回归正常,但是有布局钴资源、锂资源的企业可能是另外一种说法。
 

  最后是政策监管。政策监管实际上是两方面,一方面实际上大家非常明显的体会到,我们补贴退坡以后,尤其是涉及到目录的问题,上半年整个市场受影响是非常大的。一方面补贴的退坡对行业的影响,另外行业的监管现在非常严格,对产品的监管,包括新型企业的准入。这里面我提前透露一下,可能明年在调整政策的过程当中,可能除了补贴的力度下降以外,可能对动力电池的产品质量,不仅是能量密度,包括他的一致性,甚至是抽检,可能会在明年实施。因为现在我们知道我们所谓的强检,是对送检的样品负责的,并不能保证我们的电池产品能够满足我们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抽检是真正能够衡量我们动力电池行业的真实水平,所以我想动力电池企业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政策趋严,有长期利好,除了宏观层面上最高领导层的重视,尤其是“双积分”的推出,我认为这是一个长期利好,包括我们国内、国外可能施行的燃油车禁售,新能源汽车已经作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包括我们辛国斌副部长在泰达论坛上提出的中国禁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等等,从大的宏观方面来看,我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其中投资的空间非常大。但是从政策的微观层面上来看,补贴会逐步的退坡,到2020年补贴的完全退出,过去行业里出现的野蛮增长、投机骗补的现象可能不在发生,“胡萝卜加大棒”的双重的政策,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非常有效。
 

  应对方式
 

  尽管我现在做一些投资,毕竟是搞了七八年的电池,对电池还是非常有感情的。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瓶颈,我实际上是坚决反对的,我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应该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是一个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拿汽车整车行业和国外比、电池行业和国外比,我们电池行业如果说有差距的话,也要远远的小于汽车整车和国外的差距。面对新的形势我,我有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个,要耕耘产业链。动力电池企业既要和上游的材料企业做到资本的融合、产业融合,甚至战略融合。实际上今年CATL、包括以前的国轩和其他一些企业有一些合作,但是我觉得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市场的绑定,也不仅仅是为了供求关系,而是一个真正的融合。我认为现在动力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目前还是两层皮,没有深度的融合,传统汽车还是按照,现在整车企业还是按照传统汽车的思维对待零部件企业一样,他补贴退坡了,就得同比的下降你的电池价格,甚至不管你的生存,我觉得对于新能源汽车这样一个新兴的产品、新兴的产业来说,你必须是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进行深度的融合,无论是从研发上面到商业模式、到我们的价值,我觉得这方面应该是未来电池企业主动要去做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个,要苦练内功。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和日韩电池的差距或者说普遍的观点是认为我们的研发落后。我认为这是一个广义上研发落后,拿我们核心龙头企业和日韩企业相比,我们的化学体系,甚至我们使用的材料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制造出来的电池是不一样的。松下电池的合格率能够达到99%,人家的CP电池能够达到1.65、1.67,我们国内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我想在座的比我更清楚,能达到93%、95%的有几家?有多少还是在85%左右徘徊,我们的CP电池还有多少在1.0甚至1.0以下,如果靠这样一个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我们如何和日韩企业进行对比。我认为是我们的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日韩企业,导致我们现在电池的成本高于别人、电池的一致性差于别人,练好内功是第一方面,提高我们的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
 

  第二个,我们的智能制造。在座的电池企业应该很清楚,国内的我们的电池企业能够谈得上自动化已经很不错了,我估计全自动化少有企业能够实现,离智能化差的太远了,什么叫智能化?什么叫数字化工厂?如果没有智能化、没有数字化工厂的话,你想保证CPK值达到1.5以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想我们的设备企业将来在提供我们设备的时候应该把智能化,不完全满足于现在的半自动化变成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全产业链这是我们应该要做的事情。
 

  第三个,重构我们的电池价值链。我们想影响电池的因素有政策的、有市场的、有技术的、有资本的、有产业链的、更有商业模式。拿商业模式来讲,如果电池企业不去思考商业模式,很多人拿着传统汽车的思维去说,现在很多人一问电动车、一问你的电池,就讲你的续航里程是多少、你的充电时间是多少,这就延续了传统车企加油站的思维,加油只需要5分钟,充电5、6小时是肯定不行。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快充对电池是有伤害的。关键是电池企业如何引领这种思维的转变。拿苹果手机而言,七八年前我们卖手机的时候,待机时间一个礼拜甚至更长时间是一个卖点,苹果手机出来以后白天用、晚上回去插电,大家都已经适应了,而且完全能够满足拥护的要求了。反观新能源汽车现在能保证300公里左右,白天用了、晚上回去插电,怎么不可以?至于在出租车和公交车等其他一些领域里面,今年换电的模式又引起了市场的重视,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采取不同的充换电模式,这些是我们电池企业应该去思考的。如果动力电池企业按照传统汽车厂零部件的价格要求进行供应,动力电池企业的成本能做得到么?电动车的特性是什么?一次性购买成本高,应用成本低。100公里,燃油车要五六十块,电动汽车成本只要十来块,而这其中节省的开支最终都让利给了消费者。从电池回收的角度来看,这中间还有一个残值做储能,你把这些模式和新的商业模式和整车厂去谈,在商业模式上创新,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会容易些。所以我讲从重构电池价值链这个角度来说,电池企业应该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刚才我在下面和刘秘书长、张秘书长在聊,我说我们作为分会可能有四个主要工作:第一是共享行业信息,第二是传递行业心声,第三是共创合作平台,第四是促进行业发展。这种新型商业模式的研究方面我们分会是不是结合我们这些电池企业一块去做一些研究甚至是推广,我觉得这个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个新的产品的出现,他一定是有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如果还延续着传统的商业模式,是不可能对传统产业进行颠覆的。
 

  最后我还是要讲,我们还是要坚定信心。因为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足够大,而且这个行业这几年,不管是野蛮增长也好、无序增长也好,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7月4日马凯总理指出的,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应该说从产业规模和发展的速度来说连续多年处于全球第一,但是从我们的发展态势,尤其从全产业链角度我们所处的位置来说,我们都处于中低端,发展态势都是处于跟随的状况。但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里面,我们至少和世界并行,甚至是领跑。这是马凯副总理至少代表国务院、代表国家领导对我们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动力电池行业给予的充分的。
 

  中国的动力电池行业这几年的发展也得益于国家市场的发展,如果说前些年我们说跟日韩企业跟国外比有很大的差距,现在我可以毫不谦虚地讲,我们很多企业完全具备了同日韩企业同台竞技的能力,甚至在某些方面,在应用领域里面我们甚至比他还要领先。
 

  产业投资
 

  首先,这个产业的空间足够大。2030年法国等一些国家提出了禁止销售燃油车的政策。我国因为体量很大,燃油车禁售可能到2040年或者说再晚一点。不到30年的时间,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量由今年的接近70万辆发展到接近3千万辆,这个空间是多大。我觉得市场的空间已经打开了,不管补贴政策、监管政策怎么调整,这个趋势绝对不可逆转的,这不仅是我国的发展趋势,也是全球的共识。
 

  我把我的投资逻辑叫“非常3+2”,首先看的是团队,投资投的是人,就是说你的老板、你的技术团队、你的管理团队、你的市场团队,一定是第一位的。这和财务投资人看财务报表、看利润是不一样的,我首先看的是团队。第二看的是产品,你的产品是否具有前瞻性、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除了这个以外我更看好一个企业的机制,有了好的人、有了好的产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机制做保障按照的话,一样不能够持续发展。中国很多好的企业,无论是华为还是阿里巴巴,任正非和马云他们个人持股是多少;包括这次我也研究了一下CATL的持股结构,除了原始股东,有接近10%的员工持股,剩下一些是财务投资人和战略合作伙伴。如果我们的企业没有这样一个机制去保障,老板老想你就是打工的,没有共享机制,这个企业不可能发展上去。任正非讲的就非常清楚,因为华为不是一个房地产企业,靠我个人资金拿到土地、拿到银行贷款然后就去卖房子,就做甲方,因为华为的发展需要几百、几千、几万个工程师共同去缔造,所以不是我任正非一个人能干得了的。
 

  初创企业一定要把这三个框架搭好,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考虑的就是企业的战略和企业的文化,这个绝对不是空的,企业的战略,因为很多技术出身的人创办的企业,大部分人都是埋头拉扯,很少抬头看路,如果你对你自己的企业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战略定位,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没有一个非常好的规划的话,你的发展是完全被别人牵着走的。另外我们讲的企业文化,过去没搞企业的时候我们觉得是空的,一开始听别人讲课的时候就说看企业文化,就上他的卫生间看看、去厕所看看,这其实是非常现实的。这反映的是管理的问题。
 

  反映在我们制造业里也是一样的,我就跟现在很多投资经理讲,我说你到企业去调研不要听董秘、总裁、董事长跟你讲的那些东西,那些东西都是你从书面上能找到的。你就到他的车间上看看,看看他员工戴的手,一伸手6个手指都在外面,戴不戴手套还有什么区别;看看防护服什么颜色的,本来绿色的变成黑颜色;再看看地面,再看纸篓,里面一卷一卷的极片,这样的企业能管理能好吗?管理其实反映了企业文化,所以作为我们产业投资出来的投资人,我重点考察的是这五个方面。
 

  从选择投资标的的角度来说,我们是从五个维度去选择,首先从稀缺性、前瞻性、经济性上面选择。首先企业要有技术壁垒,如果说企业都是同质化的竞争,都是这种低端的重复,在现在的状况下真的是很难去发展。
 

  企业一定要有你的技术壁垒,一定在技术细分市场上有你的优势。要在上下游具备自己的话语权,没有上游的布局,材料价格无法把控,企业是难以发展的。所以我强调在上游资源方面,一定要有资本的融合、一定要有产业的融合、一定要有产业的联盟。
 

  第二个就是下游的客户资源,实际上二级市场上他们就炒概念,特斯拉能用它、松下能用它,我认为它的材料、它的设备一定是首先是有品质保障的。而反观所以我觉得这个上游和下游,你在中间,如果上游、下游都没有资源,你夹在中间,企业就非常难受。
 

  其次是人力资源,这不是简单的一个人才的问题,是一个团队、机制的问题。企业能够吸引好的人,然后把他留下来,更重要的让他发挥作用。很多企业,以一个很高的工资作为噱头,甚至是股权作为一个诱饵,如果没有好的机制人才不能够留下来,留下来也不一定能够发挥作用。人力资源非常非常重要。
 

  第四个,管理资源。这个就是更广泛一些,不是简单的管理的问题,涉及到我们的资本能力,涉及到我们的公共资源等等。所以我们选择标,以稀缺性、前瞻性、经济性作为标的,比如钴资源、锂资源。
 

  讲一下锂资源,中国目前80%左右的锂是靠进口的,为什么?中国尽管是富锂的大国,但是我们现在比如说锂辉石在四川的阿坝、西藏,首先资源开采条件非常恶劣,更重要的是涉及民族问题。第二个锂云母,在江西的抚顺,开采成本巨大。因为开采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氟化物,废渣没法处理,环保政策成本很大、环保处理成本很大。短期内,现在二级市场上讲一些概念,我认为短期内这两者都不可能为我们的锂资源提供支撑。惟一现在能够给我们提供支撑的就是盐湖提锂,盐湖提锂应该说今年加起来整个青海盐湖有五大盐湖、五种工艺,我今年都给跑遍了,目前接近2家基本上出现了一些突破,2.5家加起来可能有1万来吨的碳酸锂,因为一方面技术上出现突破以后,更重要的产能释放周期。盐湖锂是要从盐湖里晒出来的,盐湖的建筑时间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我认为理想的状况下,2019年—2020年,当我们国产的盐湖的提锂能够达到5万吨水平的时候,对整个的碳酸锂的价格保持一致有非常大的影响,那个时候我估计碳酸锂每吨的价格应该价格会到10万以下。所以我觉得作为我投资人来说,只要能够有稀缺的锂资源、有钴资源的,我是作为优先的。其次是紧缺性的资源。实际上二级市场反映也比较多,今天上海恩捷创新股份股价多次创新高,当然今天首先是率先跌停。实际上一些紧缺性的例如铜箔,等等这些紧缺性的资源,前些年六氟磷酸锂也是紧缺的,这些年一下子产能释放了,现在我估计产能又有点过剩了,所以这个方面紧缺性资源的把握一定是时间点的问题,包括一些钴盐的加工,现在加工三氧化钴、氢氧化钴。
 

  而前瞻性就是一些技术方面的。例如我们从正极材料,包括刚刚刘秘书长也提到了高镍三元,谁率先把“811”能够规模化的产业化,包括NCA的,包括富锂材料,包括高镍锰,这些材料能够实现产业化,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动力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要想实现国家300瓦时/公斤的要求,必须要高镍材料。而负极实际上就是硅基负极,真正的应用到动力电池里面实际上未来的路很长。我们讲的是目前现实的一些东西,我们先要投的就是当下就能够实现的,高镍三元+高硅负极已经形成共识,这是我们要考虑投的一些标。
 

  这其中还包含功能性隔膜,现在国产隔膜毛利率很高,毛利率很高的原因几方面,我认为中国隔膜现在只能说国产化的隔膜现在是能用了,其实在性能上面我可以这么讲,还没有经过规模化的检验,随着高比能电池出现以后,我们的隔膜到底性能上有多大的差距,我认为是有的,甚至可能很大。所以从技术的提升这个角度来说,国产的隔膜还要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包括高压电解液这方面,我觉得都是我们在选择投资方向当中前瞻性的,当然还有更前沿的,比如固态电池。
 

  最后是经济性。作为投资来说我们也要看财务报表,也要看你的盈利能力,他们叫PED估值也好、PEG估值也好,现在还是亏的让我投估值10个亿我肯定不干,当然这是有业绩支撑的,有业绩支撑说明已经被市场认可。另外就是你的性价比,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这次从宁德时代的招股说明书当中真的学到很多,我觉得我们很多的电池企业可以去学一学,我认为他们在研发的投入至少要占到企业收入的10%,今年电池的价格是1.52元,他们还有37%的毛利率,当然这1.52元我刚才业资讯了一下,税前的不是税后的,毛利率保持在去年的水平之上,所以我们讲这种经济性也是我们选择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所以我讲所谓性价比,首先第一是稀缺性,第二是前瞻性,主要是技术上的,第三个是经济性,这是我在投资方面的一点体会。可能对我们企业发展过程中,既然投资人想找这样的企业去投资,我的企业如果在这方面没做到,我是不是应该瞄着这方面去努力。这是我一个人的观点,耽误大家时间。谢谢!

阅读量:

如果您想了解新闻中的有关产品,请留下联系方式: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